为丰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视野,搭建音乐与设计跨界融合桥梁,精准挖掘二者互通价值,10月23日晚7点,艺术设计产业学院特邀音乐学博士温跃强,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子带来“走进中国民歌”主题文化沙龙,助力学生从传统音乐中汲取设计灵感,提升专业创作实力。

本次沙龙中,温跃强博士以“艺术互通”为核心,从概念、分类、音乐特征及作品鉴赏四维度,拆解民歌与设计的共通逻辑。他指出,民歌作为劳动人民的“心灵之声”,其集体创作的即兴性、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设计的创新性、文化表达性高度契合,为设计创作提供多元思路。

在分类讲解过程中,温博士强调不同体裁民歌的艺术特质对设计的启发:劳动号子的规整节奏可转化为设计中的版式韵律,山歌的自由即兴能激发创意发散思维,小调的广泛传播性则提示设计需兼顾大众审美。而56个民族民歌的地域风格差异,更能为设计提供丰富的文化元素与色彩灵感,如陕北民歌的粗犷可对应设计中的厚重质感,江南小调的婉约可融入细腻线条设计。
在音乐特征解释维度,温博士提炼的单声织体、多元节拍、多类音阶等核心特点,为设计提供可落地的转化路径——比如将民歌的节奏变化转化为设计中的疏密布局,把衬词衬腔的韵律感融入图形创意,让听觉美感转化为视觉表达。经典作品鉴赏时,他通过《茉莉花》的清新旋律、《赶牲灵》的地域情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歌曲中的意象、情感转化为设计中的符号、色彩与构图。
沙龙尾声阶段,学生在学唱《送你一束沙枣花》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民歌的韵律层次,进一步理解“艺术感知互通”的内涵,为设计中融入情感表达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沙龙成功打通音乐与设计的跨界壁垒,不仅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历史底蕴与艺术魅力,更搭建了音乐与设计跨界融合的平台。让学生切实掌握了从传统民歌中汲取创意的方法,为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感染力注入了新动力。
图:何艺帆
文:刘朋慧、张影
审核:吴雪影、任济方、朱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