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认真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师法治法规相关知识,以及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系列师德规范。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师德集中学习教育”专题学习。7月14日下午,参加了外国语言学院全体教师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线下集中学习讨论。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我对于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如何以师德化人,有了许多新的体会。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换言之,教师在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在教师个人及教师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来影响学生。具体来说,教师要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以及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影响学生,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从而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
再次,作为高校老师,还要不断在学识上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对于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自身就更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提高师生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学生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师因受到学生主动精神的感染而具有了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
总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