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幼专外国语言学院“青马工程”学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了让“三下乡”实践团成员寻迹黄河文化,践行黄河保护,更好地了解黄河历史,理解黄河文化,认识保护黄河的重要性,8月8日上午,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宏宇和学院团委书记高翔老师的带领下,我院八名青马学员来到了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参观黄河沿岸历史古迹。
参观玲珑古塔,感受黄河风情


第一站,同学们参观了历史悠久的玲珑塔。它又名“风塔”,建于北宋年间,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玲珑塔高约47.25米,倾斜度约12度,全塔轮廓呈抛物线型,非常壮观。令人感叹的是,玲珑塔不仅地表现存有12层,地下也下沉的也有四层!玲珑塔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经无数火灾和水灾,但仍保存完好,体现了古人高超的修筑水平。
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体悟到了古人建设塔的艰难困苦,表示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在艰苦奋斗中发展自我。

在玲珑塔的旁边还有一座善护寺,主要负责看守玲珑塔,保护玲珑塔不被破坏,为玲珑塔的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学们被黄河流域人们的默默无闻的品质所打动,并决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也要继承发扬长辈们的精神。
参观城隍古庙,感受黄河民俗

接着,同学们来到了原武镇参观原武城隍庙。城隍庙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50年的历史。现存前殿、中殿、大殿及明清石刻二十余通,并存有部分彩绘。原武城隍古庙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作为粮仓使用,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大殿储量开始腾出,内容全部重见。
2009年4月5日:河南省文物专家组亲临考察鉴定,一致认为:该大殿为明早期的建筑,且保留元代建筑风格,是省内发现规模最大、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隍庙。对研究古风建筑、宗教信仰、民风习俗、彩绘特点及民间传说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2016年1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原武城隍庙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学员们纷纷感叹城隍庙的历史之久、文化底蕴之浓厚。
参观毛遂故里,感受黄河文化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师寨镇路庄村的毛遂故里。毛遂故里遗址,即战国晚期以“毛遂自荐”和“搬兵救赵”而闻名的毛遂家乡,是新乡市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毛遊大股、毛遂自荐亭及石碑多通,有毛遊岗(坟) 等纪念遗物。1989年经论证,史学家将毛遂故里论证为师寨镇路庄村。
作为新时代青年,同学们更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才识,主动地干好工作,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进取心,毛遂自荐精神是一个永远不会消逝的精神。通过参观,学员们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学员们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有很大意义。同时,同学们对黄河流域的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励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守护黄河、保护黄河。